在药王孙思邈的《大医精诚论》中,有这样一段话:“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立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大医精诚,精者,医术高明;诚者,医德高尚。”也就是说,为医者必须医术精湛,医德高尚。所谓医者,乃智者、仁者、德者也。《大医精诚论》精辟地阐述了精诚合一的医者道德观,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医人,树立苍生大医的理想,为中华民族的繁衍与健康作出不可替代的贡献。当下,继承和弘扬大医精诚的精神,树立中医信仰,补充中医人的“精神之钙”,对于发展中医药事业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古之医者,“上以疗君亲之族,下以救贫贱之厄”,在每个时代中肩负着治病救人的责任。而现在,医生面临的是更为广泛的人群,和更为复杂的现实.当代医学局限性和病人期待之间的矛盾,社会保障体系和病人需求之间的矛盾,把医生这一职业推到了“风口浪尖”,各种医疗纠纷层出不穷。面对复杂的矛盾,我们是勇往直前,还是畏缩却步呢?“医学生誓言”早已宣誓初衷:“我志愿献身医学,热爱祖国,忠于人民,恪守医德,尊师守纪,刻苦钻研,孜孜不倦,精益求精,全面发展。我决心竭尽全力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维护医术的圣洁和荣誉。救死扶伤,不辞艰辛,执着追求,为祖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生!”这也是当代医生对“大医精诚”的诠释。我们要做的是履行诺言,要铭记的是“性命相托”的重任。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夫!在医患关系日趋紧张的今天,正是广大民众和社会舆论在质疑医生的操守、拷问医生医德的时候,也正是我们医生护人员坚守大医精诚的情怀、坚守为医而生信念的时候!
在现阶段的执业环境下,我们怎样做,才能称得上是一名合格的好医生?还是要秉承“大医精诚”精神,“精”于高超的医术,“诚”于高尚的品德,这样才能成为德才兼备的“大医”。正如我们中医院的“大医精诚,护佑生命”精神。所谓行“大医”者,以解决众生疾苦为大,只有具备“精”、“诚”者,方可承“大医”之责,得“大医”之名!。
各位同仁,生命之重,重于千斤。作为一名医生,面对病人渴望的目光,我们理应义无反顾;面对岗位神圣的职责,我们必须兢兢业业;面对变革时代的挑战,我们只有勇往直前。精诚大医,是我们医护人员毕生追求的理想和信念!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