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议由市直工委副书记邓计新主持,市直工委书记龚志强作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宣讲。会上,清远海事局机关党委、清远市财政局机关党委、清远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机关党委、清远市中医院党委分别就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交流发言;清远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科党支部、国家统计局清远调查队党支部分别就创建标杆党支部作经验发言。
冯伟勋以《“六方面聚焦”,全面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为题,从聚焦氛围营造,多维度扩大学习宣传覆盖面;聚焦入脑入心,创新学习的方式方法;聚焦以学促知,多形式全方位组织学习;聚焦以知促行,将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到实处;聚焦知行合一,以十九大精神统领医院各项工作以及聚焦精准扶贫,助力贫困地区群众过上健康美好生活等六方面,重点介绍了我院在党的十九大召开后,从上到下迅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
冯伟勋指出,党的十九大召开后,清远市中医院党委以十九大精神统领医院各项工作。
一是准确把握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以现代化精准服务对接人民群众的就医需求。医院创新医疗服务方式方法,打造智慧医院,充分利用医院微信、微博、网络、OA和企信通等互联网新技术,完善预约诊疗、电子支付、医疗信息公告、服务满意度调查等工作,建立网上“问医生”“问药师”和“问导师”平台,实现互联网+医疗+中医药师承的格局,进一步提升中医医疗服务水平。加强临床重点专科建设,致力增强医疗技术能力水平,推广和开创一批“高、精、尖”新技术,本院作为三级医院,着力解决疑难急危重症的能力。年内成功开展了医疗新技术项目10余项,包括心脏冠状动脉介入造影及支架植入术,脑血管介入诊疗术,消化内镜各种介入治疗术,腔镜术,前列腺剜除术,脊柱椎孔镜术,关节镜术及各种难度较高的骨科手术等。
二是坚持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传承创新以中医药服务人民群众的理念。坚持中医药发展的核心位置,坚持中医药原创思维和理论自信,全面挖掘中医药特色,努力实现中医药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今年,我院增补中药协定方15种、膏方10多种,开发中药新剂型等8种、饮片鲜药品种4种。国内首个鲜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创立以来,目前已获得9个与鲜药相关的清远市科技局课题立项,同时与广中医、广药及中大等高校及省级医院合作开展科研,如与广东药科大学共同合作开展《鲜铁皮石斛的质量及其制剂工艺研究》,与广东省第二医院合作开发30种新制剂品种,目前已在研品种为12种。我院发挥中医药“治未病”的技术优势,从“已病防变”入手,创新开拓“中医治未病”工作。将治未病思维贯穿到医院的体检、门诊和住院等环节,在我院体检套餐中免费加入体质辨识等中医治未病特色服务,达体检量的70%。开设中医治未病门诊,“治未病”传统疗法诊疗室,积极引进和开展了坤土疗法、埋线疗法、督脉灸等中医治疗技术50多项,全院各病区均设有中医综合治疗室,中医技师配备到各住院病区,并做到出院后上门随访。同时,以患者为中心,准确把握新时代、新思想、新要求,结合医院发展实际,以中医文化管理中医院,以中医优势发展中医院,不断理清发展思路,完善发展举措,确保医院工作与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步调一致。我们遵循中医传统的整体思维,强抓医院管理,提高医院专科水平。
三是敢于啃硬骨头涉险滩,勇当新时代医改的“探路者”。医院进一步理顺医疗服务价格,切实做到以病人为中心,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服务。正式实施药品零差价后,医院药比(不含中药饮片)从原来的23%下降到19%。持续开展以信息化为载体,在国内中医系统率先推出名家优化共性的中西医结合临床路径及成本控制,实现了临床路径信息系统及病种成本核算的有机结合和精细化管理,规范了医生的行为,入径率达90%,完成率达85%,提高了医院的管理效率和病人满意度。专家评价该创新项目抓住了新医改的核心。同时,充分发挥好三甲公立医院“龙头”作用,帮扶基层医院成长和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除了举办为期一年的全市性“西学中”培训班以外,还积极建立清远市中医医联体,今年,我院作为医联体的牵头单位,与英德市中医院、清城区中医院、连州市中医院、佛冈县中医院、阳山县中医院、英德市浛洸镇中心卫生院等6家医院签订了“清远市中医医联体合作框架协议”。相继开展组织管理、技术指导、远程会诊、双向转诊等工作,尤其是免费接收成员单位进修学员,进行人才培养。同时,通过医联体建设,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实现大数据资源医联、医疗资源医联、管理资源医联、医疗人才资源医联、业务资源医联等“五个医联”,促进资源有序流动,推动信息互通,实现服务共享,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此外,与清城区中医院及清城区横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龙塘镇卫生院、石角镇卫生院、飞来峡镇卫生院、凤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东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洲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清新区龙颈镇南冲卫生院、龙颈镇珠坑卫生院等10家基层单位签订“基层中医药服务帮扶合作协议书”“双向转诊合作协议书”。探索外派医生“多对一”基层医院签订家庭医生服务包的模式,参与到其工作中,开展门诊服务、疑难病例讨论、教学查房、学术讲座、中医适宜技术推广等工作,提高基层医疗单位医务人员的诊治能力和理论水平。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