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中医院急诊室率先在全省创建了青年文明岗,人员素质较高,今年以来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保持在96.4%至98.5%。 全年接诊病人5.7万人次,其中内科3、35万人次,骨外科2、2万人次。积极为全市市民服务,保障生命绿色通道畅通。
具体做法:
一是建立和健全急诊核心管理制度。如《首诊医师负责制》、 《开放绿色通道制度》 、《急诊会诊制度》 、《急诊抢救制度》、《急诊病人接诊及护送入院制度》《传染病上报制度》、《留观病历书写制度》等,严格执行这一系列制度使得每一位危重患者都能得到及时、快速、准确的救治。
二是结合急诊科工作特点,制定了急危重症的抢救预案流程,实行程序化抢救。制定了《急诊科紧急情况指引须知》,对危重患者做到“四快”,快检查、快诊断、快处理、快通过。
规范化护理标准。对危重患者做到5分钟内接诊,并严格记录入院时间、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随机末梢血糖,转送住院部前依据入科测量指标及病情,重新有选择性的测量并做好记录,以减少医疗纠纷的隐患。
四是急救药品、物品、器材齐备,性能良好,准备合格率达100%。
五是重视人员培训。利用现有资源,将急诊科与医院ICU联动,制定《急诊科医生轮转ICU培训计划》,选派我科医生到ICU工作,加强培训。在科内定期进行急救知识与急救技术的培训如CPR、气管插管等,及急诊医学理论知识学习,每一位医生能掌握《急诊科建设规范》中所要求的急救技术,并熟练掌握各种抢救程序。
目前将要做的工作
一是建立“创伤救治中心”。市中医院骨外伤科是省重点专科,目前是我市最强的科室,市中医院完全有能力在第一时间为全市骨外伤病人提供最好的优质服务。
二是尽快为基层培训合格的急救医生。组织最强骨干到乡镇医院,向基层医生进行急诊知识及技术规范化培训,及时接转急救病人。
三是加强市内培训。走出医院为机关单位、企业事业单位、警务人员以及市民培训和普及急救知识,如徒手心肺复苏、各种创伤的紧急包扎、止血、骨折固定等知识,提高市民的自救和救治能力,降低死亡率。
建议和呼吁
目前我们医院急诊科救护车出车率太低,经常空车返回接不到病人,希望全市尽快规范120。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