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什么是耳尖放血?为什么选择耳尖放血?为什么耳尖对那么多的疾病有效果?有哪些适应症和禁忌?……“放血”是中医古老而有效的“去火”方法,小编邀请到清远市中医院脑病科中医护理工作坊为大家讲解神奇的“耳尖放血疗法”。据了解,清远市中医院脑病科已开展中医适宜技术“耳尖放血疗法”一年多,取得了很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什么是耳尖放血?
耳尖穴属经外奇穴,在耳廓的上方,当折耳向前,耳廓上方的尖端处,具有清热解毒祛风、解痉止痛、清脑明目、镇静降压的作用。耳尖放血,属于放血疗法的其中一种,是用三棱针或毫针点刺耳头放血,是传统医学的一种特色疗法。具有和阴阳、行气血、疏经络、调脏腑作用,适用于胸膈以上的热性疾病,凡属实热之证,血瘀,邪实,热盛等所致的脏腑经络病变均可用耳尖放血疗法治疗。
为什么选择耳尖放血?为什么耳尖对那么多的疾病有效果?
据介绍,耳尖相比耳穴其他放血部位更容易定位和操作,疼痛也相对较轻。中医认为“火性炎上”,故上火症状多表现在咽喉以上部位。耳尖在经络中为肝经所主,肝在中医里被称为“将军之官”,和情绪活动关系密切,肝脏功能失常,容易产生肝火症状,此时就可耳尖放血。中医认为少阳主风,太阳主表。由于膀胱经上至头顶再从头两侧致耳上,少阳胆经循经行耳朵。表证与太阳有关,皮肤病与风与表皆有关连,所以耳尖可以主风主表,可以治风也可以治表。少阳经也循行眼在内侧及外侧,在这里放血,可以治疗眼的疾病。心肾皆开窍于耳,且少阳经也绕耳入耳,因此耳尖放血除了活血化瘀以外,可以镇定祛风,交通心肾,所以它是治疗失眠很好的穴位。
现代医学表明:耳尖穴具有“三抗一升”的作用,即抗过敏、抗炎、抗风湿,提升机体免疫功能。耳尖放血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组织供血供氧,提高机体的自身免疫功能。
l 耳尖放血为什么能有效治疗高血压病呢?因高血压病的主要发病机理是肝肾阴虚、肝阳上亢,而耳与脏腑关系密切,耳尖穴的周围,散在着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等经脉的支脉、支别;足太阳膀胱经则至“耳上角”,与耳尖穴有着更直接的关系。耳尖放血具有祛风清热、镇肝潜阳、清脑明目之功。研究证明,耳尖放血可以影响血中一氧化氮的浓度,抑制交感神经活动,降低血中儿茶酚胺的浓度,进而降低血压,达到治疗高血压的目的。同时,该疗法还能减轻高血压病对肾脏的损害。
l
耳尖放学有哪些适应症和禁忌?
适应症
l头痛:配穴大椎、太阳,Qd或Qod
l高血压:1周1次,1次刺一侧即可,左右交替,坚持2-3个月.
l适合肝阳上亢型高血压,治疗期间仍须继续服用降压药.
l结膜炎:配穴太阳,双耳交替,Qd,1-3天
l腮腺炎:配穴关冲、少泽,
l麦粒肿:配穴心俞、神堂, Qd,2-5天
l痤疮:配穴大椎、肺俞,每3天1次,5次1疗程
l失眠:配穴间谷、行间、风市,适合心肾不交、心肝火旺、胃
l腑失和型.
l肝阳上亢、实热病症。
l禁忌症
l1、因肿瘤、血液病、结缔组织病、结核等引起的发热。
l2、由先天性脊柱裂引起的遗尿。
l3、耳尖部有炎症或冻疮时。
l4、患有各种出血性疾病(如血友病、原发性血小板减
l 少等)及有出血倾向者。
l5、处于月经期患者
l6、孕妇、哺乳期妇女及有习惯性流产史者,禁用刺血。
l7、身体极度虚弱者,或暂时性劳累、饥饱、情绪失常、
l 气血不足等情况时,应避免刺血。
l耳尖放血操作重点步骤包括哪些?
l1、评估患者病情、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既往史、出凝血功能情况,患者体质、耳廓皮肤情况、心理状况及对疼痛的耐受程度。女性患者必须了解月经情况。
l2、先用手指按摩耳廓使其充血;
l3、取穴,把耳朵从后向前对折,耳轮上部顶端处即为耳尖穴;
l4、用安尔碘或75%酒精消毒2遍;
l5、操作者戴手套;
l6、操作者左手固定耳廓,右手持针以垂直方向快速刺破耳尖皮肤(深度为1-2mm),随即将针迅速退出;
l7、操作者用手指轻轻挤压针孔周围的耳廓,使其出血(如血自出,则可不必挤压,然后用酒精棉球吸取血滴。出血量根据病情、体质而定,病情轻、体质弱5-8滴,病情重、体质强壮者需10-15滴。每滴直径约5mm。
l8、用酒精棉球或消毒干棉枝压迫片刻止血。
l9、换另一侧耳尖穴,同样操作,每天一次或隔天一次,五次为一疗程。
l
l耳尖放血要注意什么?意外情况如何处理?
l注意事项包括:
1.首先给患者作好解释工作,消除不必要的顾虑。
l2.放血针具必须严格消毒,防止感染。
l3.针刺放血时应注意进针不宜过深,创口不宜过大,以以免损伤其他组织。
l划割血管时,宜划破即可,切不可割断血管。
l4. 一般放血量为5滴左右,宜1日或2日1次;放血量大者,1周放血不超过2次。1-3次为一疗程。如出血不易停止,要采取压迫止血。
l遇到意外情况的处理及预防:
l1.晕针:立即停止操作,喝温开水,躺平休息片刻即可。
l2.血肿:挤压方法要注意,不能在局部挤压,要从远端向近端慢慢地轻轻地挤压,以防血肿发生。当有血肿发生时要及时按压,应该用消毒干棉球按压出血点1分钟左右,以防血肿扩大,一般血肿会在2天以后消失。
l3.感染:局部严格消毒,注意无菌操作,以防止感染。若针刺后针孔发红、耳朵胀痛,涂擦碘酒或消炎药治疗。
延伸阅读
2017—2018年,经遴选,清远市中医院选送了护士包亚香、黄桂喜参加全国中医护理骨干人才培训项目,到各省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优势特色护理教育基地轮转学习,掌握具有优势特色的中医护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涵盖体质辨识、舌诊、耳穴、耳穴压豆、耳尖放血、药茶、热敏灸、脐灸、隔姜灸、隔盐灸、督脉灸、火龙灸、八髎灸、铜砭刮痧、温通刮痧、平衡火罐、穴位贴敷、经络养生操等,并在临床中医护理实践中推广及应用。
学成回院后,为营造一种轻松、愉快、实用、高效的学习氛围来激发医院全体护理人员对中医的热爱、传承与创新及培养护理人的中医临床思维,促进我院中医护理事业的发展,接下来的一年,邱春燕护长和包亚香在脑病科组建中医护理工作坊,每两周以工作坊小班制(10人)的模式在我院开班授课,培养一批热爱中医护理事业,理论水平较高,专业技术精湛,能较好地运用中医药知识技能开展护理工作的中医护理骨干人才,提升中医护理队伍的专业素质和服务能力。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