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病案访谈录
这里,创造着起死回生的奇迹
石 川
还是六月初的时候,笔者随几家新闻媒体一道采访了市中医院的爱心病房。当时病房住着一位昏迷不醒的垂危病人。我看过病历,并采访过这位病人的家属。病人是清新浸潭镇人,姓冯,61岁,曾因头晕头痛,浑身无力曾在广州其知名大医院住院治疗,诊断为“隐球菌性脑膜炎”,主管医生所用药物杀隐球菌误杀了正常菌类,导致身体失去抵抗力,遭受真菌感染。病人血行感染,肾功能衰竭,在该院住院45天,花费20多万,因治疗无效最后被劝其出院。此时病人和家属对其生命都失去了信心,后听从亲友规劝,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住进了清远市中医院脑血管内科。当时病人和家属情绪都很低落,有一种“尽心等死”的心态。
昨天我偶然得到消息,这位已经被死神拉住了手的病人竟然被治好了病,身体一天天恢复,六月中旬高高兴兴出了院,从死神手里夺回生命的奇迹在这里发生了。为了弄清这一病案的来龙去脉,我采访了市中医院的冯伟勋院长。冯院长说:中医院常常住进这样两类病人,一类是被现代医学检查为“没病的病人”,另一类患者大都在大医院住院治疗被诊断为患了“绝症”不可救,然后抱着试试中医的想法住进我们院的病人。中医讲究的是“大医精诚”,“悬壶济世”,不管患者患的什么病,只要患者还有一口气,就不可能放弃治疗。往往没病的经我们院“治未病”管理中心中医专家体质辨识找出“病”来,进行及时的体质调理、治疗,把将要发病的病因消灭在了萌芽状态或潜伏期;另一类被判了“死刑”的病人都被我们院的医护人员精心调理、治疗,大多都被治了“根”,医了“本”,康复走出了医院。奇迹多了,这里的医护人员也就没把这类生命的奇迹当成奇迹,习以为常了。
冯院长建议我采访一下大内科主任兼脑血管病科主任的市名中医胡金明医师。于是我找到了正忙碌着查病房,和病人亲切交谈的胡金明主任。
中医有中医的传统行规
病人只要还有一口气就不会放弃
胡主任告诉我:这位患者住进脑血管病科时,患者因隐球菌性脑膜炎(脑脊液经细胞学)在广州某知名大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过。隐球菌性脑膜炎是由新型隐球菌感染所引起的亚急性或慢性脑膜炎。新型隐球菌在自然界分布广泛,大多从呼吸道吸入,形成肺部病源,经血流播散于全身各器官,30-50%的该病患者有较严重的全身性疾病。患者因杀真菌又致血系统真菌感染,造成多器管功能受损,特别是肾功能遭受破坏最严重,己近衰竭。住进市中医院脑血管内科时,因患者对抗真菌药物的耐受性等因素,出现全身多器官功能障碍:骨髓抑制、高度贫血及肾功能不全,合并血行感染和尿路感染,精神疲倦,面色萎黄,全身疲倦乏力,腹胀,昏迷。颜面轻度浮肿,四肢中度凹陷性水肿,小便量少,色如浓茶。舌质淡胖,舌苔白滑,脉沉迟无力。患者血常规提示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均减少,血小板数为危急值,考虑为服用抗真菌药物骨髓抑制,结合患者病情,并经名医会诊讨论后,暂停用抗真菌药物,密切监测血常规,主要以对症治疗为主,纠正贫血及低蛋白血症,护肾,护肝,注意加强补液及补钾以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中医治疗方面,患者症见面色萎黄,腰膝酸软,小便不利、面目肢体浮肿,甚则腹胀如鼓,形寒肢冷,结合舌脉象,辨证为由于脾肾阳气亏虚,温化失权的脾肾阳虚证,治法应温肾健脾利水,拟方真武汤合实脾饮加减,配合艾灸法关元、气海以益气温阳。经治疗后患者症状明显逐渐改善,病情发展得到有效控制。
胡主任还告诉我们,当他们把治疗方案告之病人家属时,病人家属说:“谢谢你们这么尽心尽力,我们自已明白,他患的是绝症,是治不好的。你们如果放弃治疗,我们也不会责怪你们。”当时胡主任告诉病人家属:“中国医学几千年形成的传统,病人只要还有一口气就不会放弃。只要有百分之零点几的希望我们就会尽百分之百的努力。护佑生命,是我们的责任。”
胡主任最后告诉我:“小丫治大病,负责执行治疗方案的是我们科最年轻的女医生刘桂金医师,她已有三年的临床经历,肯钻肯学习,在这位病人的治疗、康复期间,她一心扑在病情病化的观察和辨证施治中,能把病人从死忘线上拉回来并成功康复,小刘医生功不可没。”
于是我们又采访了刘桂金医生。
大医精诚 护佑生命 是我们必须传承的医德
小刘医生告诉我:患者入院第五天开始出现低热,咳嗽,咯痰,体温波动在38℃左右,行胸部CT检查示:1、双下肺感染;2、左上肺征象,考虑陈旧性肺结核;3、双侧胸腔积液。根据胸部CT结果,可明确诊断:肺部感染并双侧胸腔积液,即予抗感染对症治疗和中医的“培土生金”制法调理治疗。要说辛苦,患者治疗初期我和搭档林润锋主治医师就没吃一餐舒心饭,没睡一夜安稳觉,心里老挂着病人。细心观察记载着病人的每一点变化。一有情况马上上报以胡主任为首的专家们,及时进行修正治疗方案。我经常和病人及病人家属交流沟通,和他们做朋友。大医精诚,护佑生命,是中医老祖宗们传承下来的优秀医德,我们年轻一代有责任接过来,继承、发扬、光大,一代一代传下去。当我看到患者脱离了危险,得到康复,高兴出院时我就会由衷的产生一种成就感和自豪感,我的辛苦值!
我根据小刘医生的提议,我采访了参与治疗的主治医师林润锋医生,和他谈了这次成功将患者从死神手里拉回来的关键所在。
中西互补的医疗方案 成功挽救了冯大伯的生命
冯大伯能重新获得生命,靠的是中西互补式的治疗。开始抢救,以现代检查治疗为主,重在密切监测血常规,主要纠正贫血及低蛋白血症,护肾,护肝,加强补液及补钾以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治疗手段为主,但体温仍波动在37℃~37.8℃左右。患者发热多在午后加重,伴口干少津,胃纳不佳,考虑患者久病体虚,中虚阴火内生,阴亏水不制火,阳浮于外,属阴虚发热,中医治疗以养阴清火,除蒸退热为法,拟方清骨散加减,日二剂,五日后热退。再以“健脾化湿,通阳利水”为法,使病人食欲大增,方用“五皮散合胃苓汤”加减。多次复查血常规、肾功能、肝功能均显示患者病情好转后开始以滋阴补肾为主的调节体内各器官之间的平衡,修复受损器官的功能。中西互补完美的结合,成功挽救了冯大伯的生命并得以康复。林医生特别强调,患者及家属能放弃绝望,配合治疗,亏得护士们的精心心理疏导和生活护理。于是我又采访了人称“小燕子”的内科二区护士长邱春燕。
护士 不仅仅是送药打针
小燕子总是笑咪咪的,小巧轻快得象只快乐的小鸟,她的笑声在病房的走廊上飘动,感染着病友们,也感染着忙碌着的同事和家属。她笑着对我说:你看我们快乐吗?其实我们最累,再累对病人还得笑脸相迎,这笑脸还要从内心发出,不能假。提高医疗水平看医生,提高服务质量就要看我们护士了。护士,不仅仅是给病人送药打针,更重要的是和患者交朋友,把病人当亲人。除具备传统的护理知识之外,还要具备一定的传统中医保健知识和心理疏导知识,才是称职的好护士。冯大伯开始住院时病人和家属思想压力都很重,从昏迷中清醒后也不说话,也不理我们。这是因为在广州治疗45天,花费了20多万元还被诊为“绝症”,无可救药,使他们产生了绝望情绪。我告诉我的护士们,冯大伯的情况很特殊,我们首先必须树立一个信念:冯大伯就是我们家里人,他的病一定能治好,我们只能与他们做真正的朋友,不能带给他们任何负面情绪。不管病情怎样反复,我们怎么累,带给他们的都是笑脸,春风,好消息,好故事。我们主动轮流与他及他的亲人们拉家常,讲了我们医院好多这样产生绝望情绪的病人都康复出院的故事。当我们讲到一位93岁中风的老人被治好了他还不愿出院,给儿子说“这里人好,住着开心,还想再住几天”的故事时,冯大伯第一次笑了。他住院期间我们给他定时翻身拍背防压疮,头发长了给他理发,他需要输血,血站无血源时,我主动与血站工作人员联系,寻求解决方法。他嘴唇干裂出血,我们用凡士林纱布敷盖,骶尾部压疮特请赴港专科护士治疗,每天送上营养餐,还教会冯大伯自我保健穴按摩,经络拍打操。
经过我们内二全体医护人员的努力,患者不仅奇迹般的活了下来,康复出院了。走时拉着我的手说:你们都是好人啊,我在大医院花了20多万闹了个“不治绝症”,在你们这里用很少的钱就让我重新站起来走出医院。你们了不起,你们比我的亲人还要亲。
采访结束了,我的心仍久久不能平静。看着这些为了患者疲倦而忙碌的身影,我明白了他们为什么没把起死复生的奇迹看作是奇迹的根本原因了:他们认为他们本来就该这样。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