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34岁“老烟民”突发急性心肌梗死
市中医院急诊PCI助其“死里逃生”
“为一名34岁有吸烟史的心肌梗死患者,放了一个支架,成功打通闭塞血管,再次奉劝吸烟的朋友,早点戒烟!”入冬以来,清远气温骤降,更是频频击倒心病患者,清远市中医院心内科主任夏裕医生在成功为一名有吸烟史的心肌梗死患者施行急诊PCI术后,在其微信朋友圈发信息,告诫市民戒烟越久,心血管系统获益也逐渐增加。
据了解,入冬以来,心肌梗死发病率达到高峰,清远市中医院心病科病区最多时收治12例;且年龄具有明显年轻化,已收治50岁以下近10例。
“老烟民”频频被胸痛击倒
34岁的欧先生家住清城区洲心,是个有20年烟龄的“老烟民”,平均每天要抽一包烟。家人平时劝其为了健康着想,要早日戒烟。欧先生对自己的身体状况感到自信,劝说过后,依旧是“吞云吐雾”。
12月11日下午,欧先生午休时被剧烈的胸痛击倒在床,浑身大汗淋漓,躺了好一会才缓过神来。于是紧急到清远市急诊科就诊,医院立即启动院内绿色通道,第一时间将患者送入心脏介入导管室。经过检查发现,欧先生正是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左右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左前降支后完全闭塞。经过家属同意后,在胸痛中心进行急诊冠脉介入手术(急诊PCI术),放入支架。不到半小时后,夏裕医生成功打通欧先生堵塞血管。欧先生终于“死里逃生”。
发病年龄有年轻化趋向,老烟民病发率高
夏裕医生介绍,急性心肌梗死(AMI)是指冠状动脉急性闭塞,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的急性缺血所致的部分心肌急性坏死,临床中包括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和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该病呈明显上升趋势,每年新发至少50万人。发病年龄高峰:男性为51-60岁,女性为61-70岁;近年来,发病年龄有年轻化趋向。
本病多发于冬、春季节,与气候寒冷、气温变化大相关,发病时间以深夜至清晨最多。其常见诱因有剧烈活动、过度劳累、疼痛、创伤、情绪激动、精神紧张、饱餐、吸烟、酗酒等。主要危险因素包括性别(男性多于女性)、年龄、家族聚集性、吸烟、酗酒、肥胖及疾病(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高尿酸血症)等。
为何老烟民病发率高?夏裕医生表示,吸烟者比不吸烟者患冠心病的几率高几倍。香烟中的焦油、尼古丁等进入血液后会直接刺激血管,损伤动脉内膜,导致血管易发生斑块,一旦斑块破损,就十分危险。因此,香烟一直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且香烟对心血管的影响并非短期可控,这一过程可能持续10年甚至更久。“近期多个病例均是年轻的‘老烟民’,所以,我常常劝诫身边朋友,尤其是老烟民,为了身体健康,要早戒烟。”
“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
为了更好救治AMI等疾病危急重胸痛病患,清远市中医院于2017年初启动胸痛中心建设。胸痛中心在院长冯伟勋的指导下,由副院长顾群牵头,以清远市中医院心病科为主导,由急诊科、心电图、放射科、检验科、肺病科、胸外科等多专科共同协作组成。经过不懈努力,目前已初步形成切实有效的急性心肌梗死抢救流程。截止目前为止,心病科病房已接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超过150例,其中急诊PCI近100例。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