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岁的朱女士因右上腹胀痛不适一个星期,经检查为肝海绵状血管瘤,如果不及时处理,或破裂引起大出血,而危及生命。所幸,朱女士在清远市中医院肝胆外科医护团队,在三维可视化技术指导下,完成该院首例肝多发血管瘤切除术,术后患者恢复良好,仅一周便顺利出院。
家住佛冈的朱女士有肾结石病史,今年年初,偶尔出现上腹胀不适症状,一直以为是结石诱发,经过简单处理后,自觉无明显症状,没有过多留意。直至最近上腹胀痛不适持续近一周,并有加重迹象,仍以为是肾结石痛发作,没有做系统治疗,直至近期单位体检时才发现为肝脏问题。
为了进一步诊查病因,朱女士在家人陪伴下,慕名到清远市中医院肝胆外科诊治。经检查,结果显示肝S2、3、8段海绵状血管瘤,,其中肝S3段较大,大小约:68mm×41mm,肿瘤位于肝脏边缘,向一颗定时“炸弹”悬吊在左肝,不断增大的血管瘤可对周围器官胃、十二指肠产生推挤和压迫,导致患者出现上腹部不适,如血管瘤继续增大,随时可能破裂引起大出血而危及生命。
术前三维可视化进一步提高外科
手术确定性、预见性和可控性
据清远市中医院肝胆外科主任曾宁博士介绍,肝海绵状血管瘤在临床上归于肝脏良性肿瘤,病人多无明显不适症状,常在B超检查或在腹部手术中发现。其发病因素可能为先天发育、激素、其他原因所致。中年女性多发,病程发展缓慢,瘤体小者无任何临床表现,增大后可能出现压迫胃肠道导致上腹部不适、腹胀、嗳气、腹痛。彩超和CT可明确诊断。肝海绵状血管瘤最大的风险是肿瘤破裂导致腹腔大出血,危及生命。
肝血管瘤有严格手术指征,如病人血管瘤位于肝脏实质内,瘤体较小且无任何症状,未压迫脏器,目前以介入栓塞治疗为主。但朱女士肝脏血管瘤较大主要位于S3段,呈外生性生长,压迫胃和十二指肠,且肝动脉及门静脉左支众多分支进入瘤体内,术中出现大出血和空气栓塞的可能性极大,其手术过程仍存在许多技术挑战和风险,要求医生必须有丰富的手术经验、精准的手术技巧和术中对突发情况的应变能力。
曾宁博士携肝胆外科医护团队邀请患者家属参加讨论,决定采用目前在清远市中医院已全面运用和开展的三维可视化技术,通过采集朱女士CT数据,构建朱女士肝脏三维重建模型,术前制定了精准的手术方案,实施左叶血管瘤切除术+肝右叶血管瘤剜除术。手术顺利,术中出血仅50ml。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