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医疗新突破!我市首次将3D打印技术应用于手术
  • 发布时间:2019-02-11
  • 来源:本站原创
  • 作者:阮卫峰 车伟伟 成谕福
  • 点击数:

精准医疗新突破!日前,清远市中医院首次应用3D打印技术打印骨折模型,为一名左尺骨鹰嘴粉碎性骨折患者成功实施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这是清远市首例3D打印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也是我市首次成功将3D打印技术应用于医疗领域的案例。

3D 打印(3D printing), 又称增材制造(AdditiveManufacturing,AM),属于快速成型(Rapid Prototyping,RP)技术的一种,是一种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依托于信息技术、精密机械以及材料科学等多学科发展起来的尖端技术,主要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Computer Aided Design,CAD)软件或逆向工程重建三维设计模型,然后对模型进行分层设计,在3D 打印机上实现“打印”叠加,最终整体成形。清远市中医院3D打印项目打印1∶1骨折模型,从而实现术前精准诊断、辅助确定手术方案和术中导航。3D打印技术打印出符合患者个体化要求的模型,术前进行预操作,可以模拟手术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使术者对手术做好充分的准备,甚至可以简化手术,提高手术效率,减少手术创伤及并发症,促进患者术后康复。根据患者自身CT 扫描数据打印出3D1:1 模型,可直观体现病变情况,有助于患者及家属正确认识疾病本身的特点、手术治疗方案及手术风险,从而进行有效的医患沟通,使患者及家属更好的配合治疗。

12月26日30岁李先生不慎跌倒致左肘疼痛入住清远市中医院关节外科,检查结果显示为左尺骨鹰嘴粉碎性骨折。“患者CT示左尺骨鹰嘴骨质碎裂,碎骨快分散移位,对位不良;骨折波及关节,复位固定不良,将导致左肘关节功能障碍,”关节外科(骨一科)主任蔡显义携团队车伟伟、程科、冯世杰、吕兴元,与影像科医生(3D打印项目负责人)阮卫锋经过术前认真病例讨论,决定将医院最新引进的3D打印技术应用于手术中,通过采集患者CT等数据,设计个体化3D打印肘关节1:1模型,预先设计手术方案,在体外塑形钢板、模拟演练手术。

“术前,经在3D打印实体模具上实施骨折解剖复位、钢板塑形及预定螺钉长度的模拟手术。”据介绍,医护人员通过3D打印技术打印出骨折模型,结合模型的观察与在模型上进行手术预演可以确定手术方案,并根据骨骼形态预先塑性内固定装置,使内固定大小合适,贴合骨面,还可以预先确定置钉数量、角度、长度,进而减少术中透视次数、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等。相较传统手术,大大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院,术中复位更准确,极大减小了患者的创伤及痛苦。

12月28日手术当日,在麻醉科主任陈远声的协助下,医护团队按术前3D模具上的模拟手术步骤完成左尺骨鹰嘴粉碎性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手术历时1小时,顺利完成清远首例3D打印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患者术后全身状况良好,正在积极进行左肘关节功能锻炼。

随着数字化技术及医学科技的发展,3D打印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医疗领域。借助于3D打印技术,医生可以将虚拟的影像变为实体模型,这一技术的应用为医疗领域带来了新的理念及新的工作模式。除了医疗方面,在临床教学方面,到目前为止不少欧美国家医学教育机构已将3D打印医学模型应用于临床教学,并取得显著效果。术前3D打印出1:1实体模型,供外科医生模拟操作,精确定位手术关键步骤,制定手术方案,可极大提高手术有效性及安全性。

 

延伸阅读

 

继2018年5月30日和8月19日,清远市中医院肝胆外科先后开展清远市首例三维可视化技术指导下肝癌切除术和壶腹周围癌切除术后,目前,三维可视化技术在清远市中医院外科领域已全面运用和开展,该技术可明确病灶的大小、部位、形状,与周围脏器的空间解剖关系,大大提升外科疾病的定位诊断水平,对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改善病人预后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惠及越来越多的患者。

从三维可视化技术的“看得多、看得清、看得见”再到3D打印技术的“看得清,摸得到、预手术”,2018年,清远市中医院将数字技术与医学高度融合,推动外科手术向精准医疗模式转变,目前,三维可视化技术、3D 打印技术已经在肝胆外科、骨科等医学领域逐步开始运用和开展,其可视化三维模型有助于更好地理解相关解剖区域,有利于医生个体化治疗和诊断。


返回列表
医院本部
地址:广东省清远市清城区桥北路10号
联系电话:0763-3338716
传真:0763-3338716
邮编:511500
备案信息

Copytight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清远市中医院
粤ICP备16062804号
粤公网安备 44180202000103号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