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龙丽洁:“一定要做好个人防护,安全第一”
17年前非典爆发时,她是临床一线的一名护士,优秀的她被选拔为支援“小汤山”预备队一员,随时待命远赴北京。虽然最终没去成,但经过培训的她掌握了许多对抗突发传染病的专业技能。17年后的今天,她已成长为市中医院医院感染管理科、预防保健科科长。她就是龙丽洁,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从事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十余年的感控专家,她是此次清远市中医院支援清城区凤城街道大规模核酸检测的领队,带领100名队员,负责辖区9300多人的核酸采样任务。
6月5日下午,龙丽洁率领40人医护团队支援花都区大规模核酸采样,争分夺秒,通宵作战,6月7日回到医院后,收到支援清城区大规模核酸采样任务后,又立即投入到紧张的准备中,组织人员进行防护用品穿脱流程培训,“几个小时,我们完成物资准备和人员集结。”
“我们的兄弟姐妹都在一线努力奋战,我们的感控工作绝对要做到最好”龙丽洁总是要求自己和团队里的每一个人“再想想有没有遗漏的地方”、“再想想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在现场她总是不厌其烦的“教育”队员们“你们一定要做好个人防护,安全第一”。
黄华英:援鄂护士转战社区核酸检测一线
“我是援鄂医疗队队员,我请战!”中共预备党员、综合病区护士长兼干部保健科护理负责人黄华英作为清远首批援鄂医疗队队员,在飞来湖采样区负责采样。
黄华英从收到医院党委发出倡议,到转战核酸检测一线,只有短短几个小时。虽然集结时间短,但对于“援鄂老兵”来说,现场的采样却是“驾轻就熟”。“阿伯,没事的,很快的,来请张开嘴巴……”类似的话语,闷热的现场,黄华英一遍又一遍,不厌其烦地对每一位接受检测的市民说着。有个别市民不了解采样程序而闹情绪,黄华英就像当时在方舱医院对待那些病患一样,都会耐心解释、安抚,力求让采样市民有更加舒适的体验。
飞来湖采样区,负责周边几个大社区13000多人的采样工作,面对大批侯检人群,黄华英发扬伟大的抗疫精神,顾不上高温,顾不上身体的难受,顾不上喝水和上厕所,只希望自己采样的速度可以快一点,更快一点,这样市民就可以少经受一份酷热的煎熬,早点结束漫长的等待。
泌尿外科医生刘坤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是中医外科学临床医学全日制博士,第一批清远市高层次人才,更是一名有着14年党龄的“老党员”,他说,主动请缨到社区开展核酸检测采样,作为一名老党员,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用实际行动彰显初心使命,要让“领导及组织放心,让群众满意”。
刘坤夫妻都是医护人员,妻子是疫苗接种点岗位上的一名护士,他们同时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只能将两个小孩托付给古稀之年父母照料。他的父亲是一名从军30年的军队医生,也是老党员,母亲是一名教师,“父母的思想觉悟都很高,从我立志学中医,到此次投入到疫情防控一线,对我影响比较大。”刘坤坦言,得知广州番禺等地开展核酸检测采样后,他就有请战的想法了,随着医院党委发出号召,他第一时间提出到一线去。
“看到群众满意的笑容,再苦再累都值得!”继6月5日随医院40人团队支援花都区归来后,6月7日傍晚,队伍抵达在中山公园采样区后,刘坤看到现场等候核酸检测的群众已经排成长龙,心中很是着急,顾不上喝水,二话不说投入工作,四个小时轮岗下来,刘坤1.8米的身躯像在水里泡过一般。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产科医生罗凌虹身患先天性心脏病(动脉导管未闭型),2013年做了动脉导管封堵术,接到疫情防控任务后,她没有皱一下眉头,毅然走上一线。从今年3月初,她就被调配到多个疫苗接种点从事健康咨询和信息录入工作,基本上是“5+2”的节奏,先后到过飞来湖、岭南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工程建设学院、清远市职业技术学院等接种点,即使身患疾病,她也从不缺席一次,每次都坚守岗位到最后。她说,我虽然不是党员,但是工作需要我,能坚持也会坚持下去。
“放松一点,张开嘴巴……”如今的罗凌虹经历过疫苗接种点的“磨炼”,也是一名疫情防控一线的“老兵”,在中山公园采样区,汗水模糊了她的眼睛,却丝毫没有影响她的工作速度,她弓着腰,将一根无菌长棉签伸进市民的口中转了几圈,然后麻利地将棉签顶端折断在装有细胞保存液的采样管里,整个过程不到10秒。
针对采样过程中常会遇到不同的突发状况,罗凌虹凭着娴熟的技术,以及细致认真的工作态度,一一化解。对待老人,罗凌虹用轻柔准确的手法他们完成样本采集,避免给他们带来不适,对待情绪比较大的孩子,罗凌虹用一位母亲的口吻,安抚孩子的情绪,最终让孩子放松了心情,顺利完成核酸检测。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