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讯!我院获评“清远市科技创新先进单位”,朱卫星获评“清远市科技创新先进个人”
- 发布时间:2021-10-25
- 来源:本站原创
- 点击数:次
近日,中共清远市委、清远市人民政府发布《关于表彰清远市科技创新先进个人和先进单位的决定》,其中,我院被评为“清远市科技创新先进单位”,我院药学部主任朱卫星被评为“清远市科技创新先进个人”。我院作为清远地区唯一一家三级甲等中医医院,近三年,医疗技术水平不断创新,近三年开展 “高、精、尖”新技术132项、新项目92项,包括全市首例三维可视化技术下肝癌壶腹癌切除术、冠状动脉、颅内外支架植入术等,达到国家同等先进水平。三年来,三、四级手术占比从2017年的27.46%增长到36.95%,C型和D型病例数增长248%,成功创建国家认证的危险性上消化道出血救治基地,国家级胸痛中心、卒中中心也在创建中,在2018年度三级公立中医医院绩效考核中,我院全国中医综合医院排名第90位,进入全国中医医院百强。2018年先后获批广东省鲜药民族医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清远市中药制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其中广东省鲜药民族医药工程研究中心是我市医疗机构中首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我院新综合大楼投入使用,各类医疗设备、实验场所完成升级,新检验中心、新分子检测中心的建设,为医务人员开展科技活动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近三年改扩建制剂室、检验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达1851万元;投入制剂研发费用近300万元;科研设备购置投入6486.50万元,用于研发人员的引进、培养、工资、补贴等投入达3.8亿多元。我院曾获得省市各级科技进步奖44项,近三年,获得国家、省市各类科研立项90项,获财政资助资金近200万元,其中与中山大学联合申报的国自然1项,是我市医疗机构首个获得立项的中医药类国自然项目,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近300篇。近三年,医院医疗技术创新立项132项,新技术转化收入1.6个亿,中药特色产品开发取得新突破,有5个医疗机构制剂取得省药监局颁发的注册批件,中药特色产品总产值达近1000万元。疫情爆发时,我院将自主研发的青蒿水提液、消毒防疫雾化液、香薰解郁安神贴等防疫科研产品随我院援鄂医疗队迅速运用到抗疫一线。疫情常态化后,我院研制的防疫产品又应用到定点酒店、机场等输入人群的疫情防治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同时将科研成果通过我院牵头组建的中医院医联体向整个清远地区辐射应用,促进区域行业同质发展。我院作为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博士工作站、国家中医类别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和全科医生培养基地,通过科研创新平台为基层培养有科研创新思维和能力的优秀人才,三年来,培养博士后1人,博士2人,硕士研究生7人,为基层培养科技创新人才210多名。以人才培养为抓手促进清远地区中医医院和中医药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朱卫星,主任中药师,从事医院药学工作近30年,现任药学部主任、鲜药工程研发中心办公室主任,主要从事鲜药制剂和中药炮制研究,参与国家省市科技项目26个获得资助共160万元,其中主持项目11个获得课题资助共104万元,国家级课题2个,省级课题2个和省中医药局课题2个;发表论文43篇,其中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21篇,SCI论文1篇,中文核心期刊21篇;参与获得授权国家实用新型专利1个,参与研发医院制剂取得批文5个,开展新技术新项目7项,获清远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1项,申报广东省鲜药民族医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获得市科技局专项奖励50万元,用于中心建设。作为广东省鲜药民族医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技术带头人和广东省中医药局十三五重点建设专科临床药学学术带头人,近年来利用研究中心平台培养硕士研究生6人,全国中药特色技术传承人才1人,市杰出青年人才1名,中高级药学人才8人,基层药学人才6人,已在本地区建成以鲜药民族药为特色的研究团队。作为全国中药特色技术传承人才,通过三年多到全国基地游学回来本院开展鲜药、煮散、香囊、药艾条和岭南特色炮制等多项特色技术传承创新,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实践中去,使中药制剂加工年产值从2015年200多万增至今年1000多万,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成为全省开展中药特色技术最多的医院。2016年以来连续5年主持举办省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推广应用中药特色技术和科研成果,培训本地区中医药人员超千人次。作为医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小组成员,疫情期间主持研制鲜药消毒防疫雾化液用于医院门急诊、发热门诊和市委保健基地等部门的消毒防疫,研制防疫中药协定方、防疫香囊等免费发放给患者超万人次, 为医院员工、清远市民和驰援湖北医疗队员实现“零感染”贡献一份力量。与北京中医药大学张燕玲教授合作运用先进的分子对接技术筛选出潜在抗新冠中药,参与将研究成果发表在《中国中药杂志》,并以基于筛选成果带领研究团队研制防治新冠 “柴平汤”颗粒和鲜青蒿汁,驰援治疗湖北监利县新冠患者效果良好。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