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院院士张运、广东省中医院张敏洲教授到清远“传经送宝”
11月27日下午,清远地区心血管重症提高班在清远市中医院举行,中国工程院张运院士,广东省中医院张敏洲教授莅临现场“传经送宝”,聚焦心血管疾病,提高清远地区医疗机构医护人员对心脏重症患者的救治能力,共筑清远心血管健康“防线”。清远市卫生健康局党组书记、局长、市中医药局局长梁金鉴出席会议并致辞,清远市中医院党委书记李炜主持会议,来自清远各县区医疗机构医护人员代表聆听了讲座。

张运院士带来主题为《ISCHEMIA试验带给我们的思考》的专题讲座。(备注:ISCHEMIA即International Study of Comparative Health Effectiveness with Medical and Invasive Approaches,意为比较药物和有创方法疗效的国际性研究)。他指出,随着我国冠心病发病率的不断攀升和PCI(备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技术的迅速普及,我国已成为一个PCI大国。根据国家冠心病介入质量控制中心的数据,2019年我国的PCI数量已达102万例,接受PCI的患者中,SCD(备注:稳定性冠心病)约占10%,不稳定型心绞痛约占50%,尽管二者的鉴别诊断仍然缺乏可靠的实验室指标。19年来 PCI和药物治疗SCD的疗效对比试验,尤其是ISCHEMIA试验所提供的关键信息是:在左心室射血分数<35%、左主干狭窄≥50%、药物难以控制的心绞痛、近期内曾患ACS(备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及NYHA(备注:纽约心功能,纽约心功能分级是心力衰竭的一种分级方法)心功能Ⅲ、Ⅳ级心力衰竭的SCD患者,应按照最新国内外指南的要求,首选PCI联合药物治疗的策略,可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在除此以外的大多数SCD患者中,无论其冠状动脉狭窄和心肌缺血程度如何,应首选药物治疗策略,以实现患者危险因素的达标控制。面对具体的SCD患者,临床医师应权衡利弊,在充分的医患沟通和患者知情的前提下,实现科学、合理的个体化治疗。
“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心肌。与生命抢时间,是胸痛中心每日的工作。”张敏洲教授以《治心、救心、养心》为题,讲授在心肌梗死的救治方面,强调“救心—治心—养心”三位一体的模式。“救心”就是让病人的生命得以延续;然后进一步“治心”,“治心”也是个长期的过程,心梗后的病人,我们还需改变疾病的预后,包括提高病人的心脏的功能,改善远期预后,这是“治心”的目的。最后的“养心”阶段,体现了中国的大健康理念。而我们也更多地希望通过“养心”的一些方法,让病人能够早些得到益处。未来,希望“救心—治心—养心”的模式可以倒过来,“养心”在前,然后“治心”,最后才是“救心”。人们提高了健康素养,能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养心,从而减少心肌梗死的发病率,进而让更多的大众获益更大。
延伸阅读
张运 中国工程院院士,美国心脏病学院Fellow(FACC)、美国超声心动图学会荣誉Fellow(Honorary FASE)、欧洲心脏病学会Fellow(FESC)、山东大学终身教授、香港中文大学、北京安贞医院、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军医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10余家大学或医院的荣誉教授。现任山东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山东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山东大学学位委员会副主任、山东大学齐鲁医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教育部和国家卫健委心血管重构与功能研究重点实验室主任、山东省心血管病临床医学中心主任,兼任亚太超声心动图学会副主席、亚洲心脏病学会名誉主席、世界华人心脏病协会名誉主席、国家心血管病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中华医学会超声医学分会前任主任委员、国际动脉粥样硬化学会中国分会副主席、中国心脏学会名誉会长、中国心脏联盟副主席等学术团体职务、担任Nat Rev Cardiol,J Am Coll Cardiol,JACC Cardiovasc Imag等5种SCI收录杂志的国际编委、《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总编辑、《中华心血管病杂志》、《中国循环杂志》副总编辑等国内20多个杂志的编委工作。主要研究方向是动脉粥样硬化,承担国家“863”重大项目课题、国家“973”项目课题、国家“十一五”、“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30余项国家和省部级科研课题,迄今发表SCI收录论文400余篇,部分论文发表在N Engl J Med, Lancet, JAMA, Nat Med, Cell Metab, Sci Transl Med, JACC, Eur Heart J, Circ Res, PNAS,Gastroenterol,Nat Rev Cardiol等国际高水平的杂志。主编专著13部,参编专著33部。发表论著被国内外文献引用6000余次,2014-2018和2021年入选国际爱思维尔出版社评选的 “中国高被引学者”。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国家级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1项、山东省科学技术最高奖1项、省部级自然科学和科技进步一等奖7项,山东省十大成果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25项、三等奖14项。他多次代表中国赴美国、日本、加拿大等国家主持国际会议并发表讲座,多次应邀赴香港中文大学讲学,在国际学术界具有重要影响。获得美国心脏病学院“国际交流奖”、亚太心脏协会“学术领袖奖”、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 首批第一、二层次入选者、全国有突出贡献的回国留学人员、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中华医学会“终身成就奖”、首届中国医师奖、全国首届中青年医学科技之星等荣誉奖励20余项。张敏洲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医大师邓铁涛教授学术经验继承人、国医大师陈可冀院士学术经验传承工作室负责人 、广东省中医院胸痛中心医疗总监、广州市心肌梗死中医药防治重点实验室主任,广东省高校心肌梗死中医药防治创新团队负责人,国家卫生健康委临床重点专科带头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症医学重点专科协作组总负责人、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分会副会长兼心脏介入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主持制定首部《急性心肌梗死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