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自清城区启动区域核酸检测工作以来,清远市中医院党委高度重视、闻令而动,迅速响应,精心组织,第一时间组建核酸采样队,医护人员不畏艰险、迎难而上,舍小家顾大家,从白天到黑夜,披星戴月作战,积极踊跃投身疫情防控一线,践行医者的使命和担当,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汇聚起同心抗疫的“硬核”力量,筑起守护人民健康与安全的“铜墙铁壁”。11月6日至14日,医院先后派出医务人员1500人次支援东城、横荷、源潭、清远职业技术学院等地和学校开展核酸采样工作,共完成629654人次采样量。
在医院党委的指挥下,哪里需要就去哪里
11月8日,当天医院派出170名医护人员支援东城35个点位采样。面对排成长龙等候核酸检测的广大市民,为了确保尽快完成核酸检测任务,医护人员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顾不上吃饭,不敢多喝水,从下午16:20开始持续工作至20:00仍未下场休息吃饭。“告急告急!队员超负荷工作,急需增援!”到了21:00,阳光嘉园等多个点位仍聚集了非常多市民,有的点位排了近1000米队伍,还不断有市民赶来。于是,紧急向医院和其他点位呼叫支援。
当时还在医院加班的医务科科长刘冰冰得知前线的情况,马上放下手上的工作即奔赴阳光嘉园点位支援。“进入11月,清远的天气依然炎热,对于穿着密不透风防护服的医务人员更是一种考验,但是不管如何,我们是闻令而动,在医院党委的指挥下,哪里需要就去哪里!”刘冰冰说道,即使汗水模糊了我们的双眼,仍严格按照要求有条不紊进行采样。
收到人群密集点位求援信息后,黄凤、李伟容、黄艳华、张业军等医护人员,在结束所在组的任务后,顾不上吃饭和休息片刻,马不停蹄带着队员赶赴支援。最终,经过大家齐心协力,各个点位人员紧张情况得以缓解。
一天转战多场次,睡觉不足4小时,拿筷子都颤抖
19楼病区护士长苏碧齐今年45岁,党龄6年,从事护理26年。此前她支援过花都、清城区多地区域核酸采样8次,此轮疫情发生后,第9次以领队身份带队外出支援采样。
时间紧,任务重,面对高强度的组织统筹工作, 每次深夜接到组队通知,苏碧齐都会发扬不怕疲劳、连续作战、敢打敢胜精神,迅速投入到“战斗”中,与感控督导员、15楼病区护士长邱晓梅连夜分组排班,逐个通知到位,统筹组织安排好各项注意事项。苏碧齐表示,“因为每次任务都很紧急,往往都是凌晨夜里收到通知,不少队员上了一天班刚刚躺下休息,但接到任务,大家从不抱怨从不喊累从不叫苦,更多的是自告奋勇要上一线,到任务最艰巨的地方去!”
“科室的同事们都闻令而动,全员24小时在科室待命,吃住都在科室!”普外肝胆肛肠科党支部书记、护士长黄艳华带队此轮疫情以来,连续多个日夜奋战在支援采样一线,一天转两个场次,每个点位一直留守到最后才撤场,完成任务后清点人数,将队员们安全带回驻地,已是深夜。第二天一早,安排好科室护理工作,又匆匆带队出发。
“疫情刻不容缓,清远抗疫有我。”放射科医生张业军,因肠息肉切除术后出院休息了几天,身体才刚刚恢复,6日中午接到医院紧急通知组建核酸采样队,他义不容辞地加入核酸采样队,并协助领队安排现场人员和物资调度等工作。“一天下来睡不到4个小时,吃饭时拿筷子都颤抖!”张业军与队友们连续一周都奋战在核酸采样一线战斗中,拆包装、抬胳膊、采样……动作看似简单,几场采样下来,几乎没有歇息片刻。到老旧小区上门核酸采样时,大部分楼宇没有电梯,他和队友们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迈着沉重的脚步逐层逐层爬楼梯一户不漏采样,往往一栋楼采样完毕后,防护服和脚套都被汗水浸透了。
“双医”“双护”家庭毅然战疫诠释小家大爱
在采样队中,有不少是“双医”“双护”家庭,他们舍小家顾大家毅然走上战“疫”一线,为了守护市民的健康日夜奔波。泌尿外科支部书记、副主任黄圳眼科副主任医师熊萍两夫妻便是其中之一。
“双医”家庭在一线奋斗,孩子永远是父母的牵挂。到一线抗疫的这段日子,夫妻俩最不放心的就是孩子。“家有两个调皮男娃,还有患有高血压岳父。疫情就是命令,若有‘战’,召必回。将家中孩子老人委托给了邻居我们就出发了!”黄圳表示,医院有很多抗疫“夫妻档”,为了疫情防控和治病救人都在坚守一线,为这场抗疫默默贡献着力量。
内七区护理组长李伟容与肺病科护士邓家丽原计划11月8日领证结婚,11月4日晚,邓家丽突然接到医院派员支援隔离酒店的通知。他们毫无迟疑犹豫,毅然决然将领证结婚的日子延后,邓家丽去支援隔离酒店医疗工作,李伟容参加支援清城区域核酸采样队。“作为准新郎新娘,尽管有百般不易,为了控制疫情和保护群众生命健康,作为医护工作者,身上的职责和使命,就是要勇往直前,逆行而上!”李伟容表示,他们只是医院众多抗疫在一线的同事的缩影,一个个医护家庭的无私奉献,都是为了有更多的家庭能够平安团聚。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